王阳明,名守仁,字伯安,浙江余姚人,生于明宪宗成化八年(公元1472年),殁于世宗嘉靖八年(公元1529年),年五十七岁。其著作有《朱子晚年定论》一卷,集其诗文者有《文录》五卷、《别录》十卷、《外集》七卷、《续编》六卷,集其师弟论学之语者有《传习录》三卷,最初皆为单行本,后乃合《年谱》五卷、《世德记》二卷,而为《王文成公全书》,据阳明门人钱德洪《刻文录序说》云,“阳明先生之学凡三变,其为教也亦三变”。所谓学之三变者,即指阳明前半世修养之变迁:少时耽于辞章,后出入佛老,三十五岁因谪居龙场,乃翻然改意归儒云。所谓教三变者,是指他归儒后之变迁:三十七至四十二岁时,力主知行合一说;四十二三至五十时,倡心即理说,主张专心静坐;五十以后乃成致良知说。知行合一、心即理、致良知三说,就是阳明学的三大纲领。
第一,说到知行合一说,《传习录》云:“知是行的主意,行是知的功夫。”(《全书》一)又说:“知者行之始,行者知之成,圣学只一个工夫,知行不可分作两事。”(同上)又说:“知之真切笃实之处即是行,行之明觉精察之处即是知,知行功夫,本不可离,真知即所以为行,不行不足谓之知。”(《全书》二)以为知行本是心之两面,混为一而不可分的。有人说,这知行合一乃是他归儒后不久所倡导者,因视为他独创之见,可是程子也说过这样的话:知至则至于当,知终则终当,便以知为本,知之深则行之必至,知之则未有不能行者,知而不能行,只是知浅。人之为不善,只因为不知,知至是致知也。博学、明辨、审问、慎思皆致知知至之事,笃行便是终之。(《二程遗书》十五)则王氏知行合一之说恐怕是由程子这些话启示不少吧。不过,程子以知为先,以行为后,而阳明则以为全然为一,无分先后,知之完成乃由于行,好像又是发展程子所说。